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 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
C. 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 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 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 海关管理权落人英国人的手中
C.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惩处犯罪的效果性
C. 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D. 制定法律的出发点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传统的儒者希望通过仪式与象征,来调整人们对秩序的信任和尊重,而稍后强调内在理性自觉的一流儒者又期待,内在的善良和同情之心能够挽救世人无视秩序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渐渐地,不仅是礼崩乐坏,过去被膜拜和供奉的象征已经不再有令人敬畏的权威,现实生存的需要与日益膨胀的欲望更使人趋向于实用与功利,要靠那几个祖宗的牌位,几个神鬼的名号和一套庄严神秘的仪式来管理人类的行为是不成的,人在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出来最冷酷和最彻底的实用理性,早已经不再相信那些没有实用意义的良心和道德。仪式和象征,良心和道德,仿佛破旧的稻草人在田边孤零零地嵌立着,没有人真的把它当作人来看,连麻雀的眼珠也不转过去,要守住实际的稻谷,就只有真的使用惩罚的手段。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深一层言之,法的重要性,在保护人之权利。而礼之重要性,则在导达人之情感……中国社会沉浸在此尚礼的风气中,一切讲交情,讲通融,像是缺乏力量。但弱者在其间,却多回旋转身之余地,因此一切可以滑溜前进,轻松转变……因此尚法的社会,在其演进途程中,常不免有革命,尚礼的社会,则将无法革命,而亦不需革命。因此尚法的社会常易有剧变……而尚礼的社会,则无法来一个剧变,而且也不需要剧变……而且在大一统政府之下,剧变也是害多而利少。中国人宁愿软性地尚礼,不肯硬性地尚法,在这方面,不失为一种忧深思远。
材料三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被解释为“道”,也就是“路”,所以道家学说的信徒现被称为道教徒。顺从道的关键在于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填饱肚子……无为而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要守住实际的稻谷,就只有真的使用惩罚的手段”是哪一家的观点?材料认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办法及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和法家相比,作者认为哪一家思想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孔子学说之后,道家学说为什么会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