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代,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否定B项。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查看答案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商人对政治形势影响力增强

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