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B. 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C. 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D.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
A没有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D.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 “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
D. “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4年,康熙于南巡期间亲领文武大臣到南京明孝陵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礼,并说:“明太祖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康熙还亲笔写下“治隆唐宋”,立碑于陵墓享殿正中,以昭后世。
——摘编自清朝张廷玉《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了“民国统一大典”。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孙中山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并在祝告文《祭明太祖文》中说:“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罢疲。(后)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达起选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今)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康熙和孙中山对明太祖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识简评康熙和孙中山拜谒明孝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