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故①④正确;②项是目的,排除;③与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D.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 “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

D. “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4年,康熙于南巡期间亲领文武大臣到南京明孝陵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礼,并说:“明太祖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康熙还亲笔写下“治隆唐宋”,立碑于陵墓享殿正中,以昭后世。

——摘编自清朝张廷玉《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了“民国统一大典”。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孙中山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并在祝告文《祭明太祖文》中说:“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罢疲。(后)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达起选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今)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康熙和孙中山对明太祖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识简评康熙和孙中山拜谒明孝陵的目的。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协定是罗斯福和斯大林私下所作的交易,英国首相丘吉尔只是最后被邀请在协定上签了字。它是一个秘密协定,背着其同盟国中国,以中国的领土主权作为苏美交易的筹码。直到1945年6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才指令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将该秘密协定的内容通知蒋介石。雅尔塔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恶劣表现,它使1943年底开罗会议宣言的精神化为一纸空文。开罗会议文件规定中国应取得它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然而事实却是在讨论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时,作为四强之一的当事国却被排除在外。开罗会议还明确规定,战后将日本侵占中国的一切领土归还中国,并且指出在就任何有关亚洲问题作出决定之前,中国和美国应彼此进行磋商。这时罗斯福似乎若无其事把它抛到了九霄云外,中国只不过被安排事后充当一个被动的签字者的角色。倘若中国当时不同意苏联的任何权利要求的话,那么大概美国和英国还要联合起来强制执行该项条款。

——节选自田霞《雅尔塔密约与美苏东方战略构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秘密协定违背开罗会议精神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行为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格莱斯顿任首相之前,英国政府不创办学校,一切学校都是私立的,全国国民教育多半都掌握在贵族和教会手中,带有极其浓厚的宗教色彩。贫苦家庭出身的子女难以就学文盲非常多。1870年,在格莱斯顿努力下,改革了初等教育。在英国各地划分学校区。建立教育局。该局可以使用议会拔款建立公立学校。延聘教师,创办初等教育。并且还可以向当地人民征收教育税。教育局创办的学校虽然也设置宗教课程,但不分宗教派别,都可自由入学。要求父母将符合年龄段的孩子送去学校,穷苦家庭的子女,如无钱入学,可由该局资助学费。两种学校并存为青少年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九十年代英国实行免费初等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71年,格莱斯顿内阁又使议会通过了改革大学教育制度的法案,法案规定天主教徒和不信仰国教者均可报考牛津和剑桥大学。

——摘编自王荣堂《格莱斯顿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格莱斯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70年代格莱斯顿教育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