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8年的《劝学篇》总结了张之洞教...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8年的《劝学篇》总结了张之洞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旧体新用”,反映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灵魂——“致用”的特点。也体现了张之洞以“变科举“来推动新式教育,提倡以“守约”来改革“旧学”,分类型、分层次地“广实学”和鼓励多层次“游学”的教育改革思想,《劝学篇》为张之洞参与并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也通过癸卯学制最终得以向全国推广。虽然《劝学篇)中也反映了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有着相当保守的成分,但是在那个“新学”与“旧学”相碰撞的时代,身居清廷高位的张之洞能力主“新学”,以“旧体新用”来调和中、西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改革思想,这是极其可贵的。

——摘编自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

 

示例: 辛亥革命属于传导性巨变 首先,辛亥革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力的影响。甲午战争清朝收给日本后。孙中山就走向了革命道路,试图推翻清王朝,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之后,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明的影响,认识到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走上了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所以辛亥革命深受外力的影何,是传导性的变化。 其次。辛亥革命属于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巨变。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突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一种全新民主体制,并且从经济、文化等层面试图对中国社会进行相应的改造,建立一套与民主制度相匹配的经济、文化建设。 所以,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属于传导性巨变。 【解析】(1)根据“在那个‘新学’与‘旧学’相碰撞的时代”“以‘旧体新用’来调和中、西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改革思想”“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也通过癸卯学制最终得以向全国推广”分析概括。 (2)根据“‘变科举’来推动新式教育”“力主‘新学’”“分类型、分层次地‘广实学’和鼓励多层次‘游学’的教育改革思想”“参与并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有着相当保守的成分”分别从进步作用和保守性两方面总结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

春秋及其以前,普通家庭亦有正夫、余夫之别。正夫从行投则为正徒,从军则为正卒,正夫实即小家长,余夫即在正夫之外的到达一定年龄而又不独立门户的诸子弟。在宗法制下,宗子继承产业。余子弟靠长兄过活,也养成了一种依賴性心理。在宗法大家破环之后,有些子弟,甚或一般庶民之家子弟仍乐游散而不治室屋。此类人往往成为政府所打击的对象。商软变法改革家庭组织制度,一方面细析家庭,使子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不分异之家的“余子“要括出而令其与正夫同等服役,即所谓“均出余子之使令”。对于有特权者,要“高其解舍”的标准。使“余子不游事”以避役。秦于授田征役中本无正夫、余夫之别,而是同一标准,均列为编户齐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都简单化了。

——摘编自张金光商鞍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指出材料反映的秦家庭形式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商鞅变法中促进这种变化的举措。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I.渐进性微变: 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系性社会变迁(弱式)

Ⅱ.突发性微变: 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Ⅲ.创新性巨变: 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断性社会变迁(强式)

Ⅳ.传导性巨变: 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材料中的四种基本形式的社会变迁中,提取其中一项,结合相关史实,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环境变化和生态平衡,并且会主动或被动地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长江流域水患发展越来越严重。唐代长江水灾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长江流城水灾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在清代有识之士指出,长江流城水患是“因上游川陕滇黔等省开垦太多,无业游民到处伐山砍木,种植杂粮,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从长江流域洪灾规律来看,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沿线经济日益发达,经济开发程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饿殍载道,流亡数万人”,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显著效果。1953年成立了以社会知名人士为主的比佛委员会,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1956年出台《清洁空气法》,禁止黑烟排放和升高烟图高度,并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油品硫的含量。伦敦在40年代木建成8座新城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又兴建了彼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等3座新城。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人民网《英国伦敦雾霾治理措施与启示》

(1)与唐宋时期相比,材料一中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水患呈现什么趋势?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19世纪的英国环境问题的不同成因。并概括英因治理筹霾的经验。

 

查看答案

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

A. 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

B. 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

C. 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

D. 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

A.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