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A. 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 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由材料可知,在美国“大萧条”时期,胡佛修建了公路、国家公园、水坝等公共工程。材料反映了危机期间胡佛政府兴建公共工程的做法,不体现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不符合史实,面对危机,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建了大量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因此,胡佛兴建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借鉴,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从200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被普遍视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如今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些曾经认为将会消失的贫富差距竟然卷土重来,当前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历史高点。这启示我们  

A.经济危机是反复的,周而复始,要做好经济复苏工作

B.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加剧贫富差距,加强社会福利建设

C.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则直接孕育着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复兴

D.改良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使本国经济万古长青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只是要求战败国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日本军队实行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绝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天的冲击.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一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靠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戡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看法。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