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标准 一等: (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 (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 (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 (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 (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 (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主题:仅供参考: (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 (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 (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 (4)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5、6、8、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材料的能力,考查了社会变革对社会习俗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依据材料可以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然后再把题干中的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回答时要注意哪些是文明发展的表现,哪些是社会生活习俗的内容,然后再结合文明发展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来进行分析整理成文。如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 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的生活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一一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C.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D.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查看答案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

A. 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C. 内阁权势的扩张

D. 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查看答案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Il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 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 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D. 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查看答案

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

B. 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

C. 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

D. 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