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1)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内容: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形势: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2)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洋行和买办开始出现。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3)表现: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背景: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列。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政策是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短期内实现了自我保护;长期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变动是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小问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可知,原因是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3)第一小问,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过程是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以上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l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

珠江流域的深圳、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发展过程。“小珠三角”即传统意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九个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大珠三角”指的是粤港澳地区,这里优势明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珠三角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活力地区的原因。

 

查看答案

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 实行市场经济

D. 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进口(单位:亿美元)
 

出口(单位:亿美元)
 

差额(单位:亿美元)
 

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
 

1951
 

9
 

12
 

3
 

196%
 

1997
 

1 436
 

1 820
 

404
 

310%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