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

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

 

(1)解释1:唐朝可能已经出现了夜市。《唐六典》属于政府法令,规定“市”的时间是中午到日落,但这一规定不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现实社会有可能突破了政府法令,出现了诗人所述的“夜市”。 解释2:唐朝可能始终未出现夜市。政府法令严禁民间自由贸易,妨碍市场发育,诗歌虽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但毕竟是文艺作品,只可参考,不能当做史料对待,且孤证难立,材料不充分。(两种解释可同等得分,言之成理即可) (2)《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一方面,农产品大量出口,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整体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国内企业形成一定的冲击,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不同:前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时,具有被动性;后者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的时候并未出现夜市,直到宋代才出现。作为文学作品,不能作为研究、解释历史现象的唯一证据,只可作为旁证而已。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侵略给中国的影响及现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与理解。近代史上,列强反对侵华战争,在中国获取一系列特权,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现代中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 实行市场经济

D. 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进口(单位:亿美元)
 

出口(单位:亿美元)
 

差额(单位:亿美元)
 

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
 

1951
 

9
 

12
 

3
 

196%
 

1997
 

1 436
 

1 820
 

404
 

310%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

 

查看答案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查看答案

英国某学者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A. 民主政治的建设    B. 思想的大解放

C. 发展生产力    D. 推进全球化发展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

C.“九二共识”   D.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