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这种“矛盾”最初表现为

A.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人们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C. 沙皇统治残余势力仍然存在

D. 机会主义者蓄意破坏革命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无产阶级要完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历史使命,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符合材料,所以选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坚持参加一战,人们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但这不是最初的矛盾,排除B。二月革命推翻沙俄专制政府,沙皇统治残余势力也会威胁临时政府统治,但不是最初的矛盾,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是“矛盾”最初的表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A.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B.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十月革命

D. 七月流血事件

 

查看答案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A. “那一次工农革命”是指二月革命

B. 这场“工农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这是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 分析两则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则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 两则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查看答案

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     )

A. 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

B. 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

C. 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之中

D. 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