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 分析两则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则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 两则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主张: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 (2)对策:材料一进行变法,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二通过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抗日战争信息从民族危机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抵御侵略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一戊戌变法从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实现富国强兵回答;材料二依据抗日战争事实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     )

A. 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

B. 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

C. 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之中

D. 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

 

查看答案

日兵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与当地民众发生激烈冲突,在帝国政府军的默许下,联军纪律已非往昔,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以下说法与史料中的事件不符合的是

A.该联军是八国联军 

B.联军的根本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C.北京抵抗民众不少是太平天国民众

D.清政府在该战争后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查看答案

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A. 平型关大捷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查看答案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

A. 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 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C. 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 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