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3年以前,在华注册的商标数量中,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1937年中外...

1923年以前,在华注册的商标数量中,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为1: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 1923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D.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B 【解析】1923年之前的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A表述欠妥,故A错误;从商标注册的增长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外资大量涌入与中国经济的关系,故C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至1933年,而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查看答案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稳固

D. 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2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59.28亿元,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9.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只有手工业总产值44.45亿元的22.2%。这主要反映出

A.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

C. 中国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

D. 中国近代农轻重的结构相对均衡

 

查看答案

慈禧在1862年11月17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据此可知当时

A. 洋务派已掌握地方大权

B. 清政府统治危机依然严重

C. 清政府正筹建近代海军

D. 慈禧认识到“制夷”的关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