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慈禧在1862年11月17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

慈禧在1862年11月17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据此可知当时

A. 洋务派已掌握地方大权

B. 清政府统治危机依然严重

C. 清政府正筹建近代海军

D. 慈禧认识到“制夷”的关键

 

B 【解析】材料反映了慈禧积极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及军事技术,不能反映洋务派是否掌握地方大权,故A项错误;由材料“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可知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是因为传统士兵不得力,由“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可知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是为了“攻剿”太平天国,联系时间可知清政府统治此时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并非创建近代海军,故C项错误;“制夷”的关键应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根本的变革,慈禧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

A.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B. 提倡在中国发展实业

B.

C.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D. 抵制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利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 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查看答案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A. 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B. 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

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 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