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A 【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材料三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作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

A. 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

B. 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

C. 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

D. 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

 

查看答案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