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依据材料“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可知,D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9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 社会制度的变革    B. 社团组织的支持

C. 法律保障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 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 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 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 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变化体现出

A. 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

B. 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

C. 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

D. 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 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 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 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查看答案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从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此时社会习俗的特征

B.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C. 民国政府倡导新式婚礼的进步性

D. 新文化运动已经蓬勃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