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 威尔逊...

学者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 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 【解析】从材料可知其观点是认为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不能维护和平,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反映出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仍然存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苛掠夺基础上,矛盾没有真正解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联盟缺乏军队武力,尤其是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制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构建凡尔赛体系,而国会不批准,反映的是美国国内的矛盾,与材料中“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812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5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有关巴黎和会的上述评论,其前后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 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 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丙: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甲是美国的打算    乙是英国的打算    丙是英国的打算  丁是德国的打算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Steam叔叔是英国人”(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

材料三1919年12月23日,美国人乔治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华盛顿的妈妈拍了一份电报:“亲爱的妈妈,我今晚将乘坐8点起飞的客机回家,与你共度圣诞住节!”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材料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