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1)原因:局限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成效: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 (3)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技术设备先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原因:侵华战争的爆发。 (4)应对:维护民族独立是基本前提;其次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近代企业。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内容进行归纳,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分析第一个原因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分析第二个原因为列强的入侵;由“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分析第三个原因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效是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小问中的“革命”之后指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之后也就是1911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中“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实业救国;由材料“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分析其因素为技术设备先进;最后结合30年代时代背景,分析其因素为当时国民政府正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武帝时代起,史籍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一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材料三武夷北苑,風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根据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二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性质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 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D.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纱市场仅限于华南各埠,但到70年代以后,扩展到了华北和内地各省,并深入到许多边远地区。洋纱深入内地反映了

A. 中国纺织业水平急剧下降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纺织

C. 我国居民普遍崇洋媚外

D.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