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

材料二由于中国在50年代中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革命不能输出”的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划线,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当然,由于历史经验的累积,其策略手段也比过去更为圆滑。可以举个例子,如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不了解近几十年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也就难以认识这种政策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其可贵。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执行的是屈辱卖国的外交政策,跪着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联苏反美方针。当时“一边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因为估计到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干涉,美国逼迫我们一边倒。但当时毛主席就强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对苏联有团结有批评。

——以上材料均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史分析,是什么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原则,并说明其合理性。

 

(1)原因:一战后,美国的总体实力不断的上升,尤其是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的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与苏联团结一起,虽然没有直接交火的“热战”爆发,但这些变化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影响: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做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分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合理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我们不能再把意识形态作为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由于意识形态利益只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因此在国家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利益的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并结合所学从美苏两国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上去分析原因。第二小问,根据“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中国和平共处的思想,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二小问,外交原则结合所学得出,主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说明其合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查看答案

美国原国务卿赖斯认为,这个世界不应再分为众多的,在全球政治中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由、和平与正义之极。对赖斯的意图解释最准确是

A.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B.综合国力决定世界格局

C.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必然趋势                D.倡导发展经济的全球化

 

查看答案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查看答案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 美苏加紧争夺“中间地带”

B.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剧瓦解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