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1965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1995年)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200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70周年(201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3枚;“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1枚小型张: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域、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

 

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要求: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

 

20周年。特征: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内容并不全面。 评价:受国内“左”倾错误,国共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冷战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邮票内容忽视了国际正义力量和国民党的抗日举动,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国家和政党意志的体现。 50周年。特征:通过邮票内容整体呈现了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首次直接提到了“台湾光复”。 评价:这套邮票对国民党的抗战功绩做出充分肯定,“台儿庄大捷”的主角是国民党军队,“芒友会师”描绘缅甸的是远征军在异域取得胜利的情形,“台湾光复”证明台湾仍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捐献”是对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讴歌,“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60周年。特征:题材减少,内容鲜明,首次出现反映“和平与正义”的小型张。 评价:在进一步肯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民党的抗日贡献的前提下,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许。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独立开辟并发展敌后战场,以科学的战争指导和模范的实际行动,成为坚持抗战并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 70周年。特征:抗战题材和枚数最多,设计理念多元化,并系统地展现了抗战纪念的设施。 评价:这样的设计可以深入地发掘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战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取得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养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可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其特征,并围绕特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根据材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可知20周年的特征是强调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但内容不够全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内环境、国际因素、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可从邮票内容整体呈现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肯定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等方面概括50周年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肯定国民党正面抗战、祖国统一、人民战争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可从题材减少,内容鲜明,首次出现“和平与正义”等方面概括60周年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强调国共两党的抗战与苏美英欧洲战场相提并论,同时强调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可从抗战题材和枚数最多,设计理念多元化,并系统地展现了抗战纪念的设施等方面概括70周年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强调抗战精神、爱国精神、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杭礼静海寺,伊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4)综合上述材料,指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溢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钢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咕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生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某报刊发表了一篇与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相关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查看答案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查看答案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政府经济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