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溢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钢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咕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生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主要区别: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3)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等。(说的有道理就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罗马法律和元朝法律为主题展现了二者的特点。 (1)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二者的背景予以考虑。第二小问,其不同从二者的职权范围角度分析,罗马帝国行省掌握大权,而元朝行省受到中央的制约。 (2)从二者的发展历史上角度看都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程,区别结合不同背景角度分析,万民法适合其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元朝是其民族政策的需要。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要求学生认识到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开放兼容的态度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放战争时期,某报刊发表了一篇与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相关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查看答案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查看答案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政府经济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