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首博举办的《天路文华一一西藏历史文化展》展示了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下列有关对西藏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唐蕃和亲政策
B. 元朝设立了宣慰司机构,对西藏地区直接管辖
C. 中央政府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开始于清朝
D. 西藏在新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成立最晚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剌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 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
B.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 北京水资源非常丰富
D. 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以下关于《钱氏家训》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②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③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
④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 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调整
B. 封建土地私有正式确立
C. 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 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17〜1979年的六十多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经沉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 一位工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总的感到对爱因斯坦这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应该摸这个老虎屁股。”1973年,《复旦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李柯的文章《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文章说:“牛顿沿着形而上学的道路,把时空看成是高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最后成了神学。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也使时空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实质上也成了绝对时空,最后也不能不走上为神学张目的道路。”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材料三 今年(注:1979年),是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因为他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和哥白尼、牛顿媲美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正直的高尚的人。他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反对侵略战争。他是一个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不屈的战士。……爱因斯坦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长子詹姆斯·罗斯福一起,在美国发起成立援助中国委员会。爱因斯坦在为美国二千个城镇发动援华捐款作了积极的努力。
——戴念祖《爱因斯坦在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被认为是“革命飞跃”的原因。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倾向。(3)据材料三,指出爱因斯坦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哪些形象?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以为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 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任参加政事后,七月就推行均输法,九月又施行青苗法,十一月制定农田水利法,十二月实施保甲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又实行免疫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设立市易法,五月颁布保马法,八月实行方田均税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现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及强调“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出王安石在理财实践中存在哪些不足?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与实践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