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以为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以为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    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任参加政事后,七月就推行均输法,九月又施行青苗法,十一月制定农田水利法,十二月实施保甲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又实行免疫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设立市易法,五月颁布保马法,八月实行方田均税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现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及强调“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出王安石在理财实践中存在哪些不足?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与实践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1)背景: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局面。 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 (2)不足:制定新法不够完备,颁布新法操之过急,推行新法用人不当。 (3)经验教训:重视农业;关注民生;改革循序渐进,政策要执行得当。 【解析】(1)关于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局面方面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方面回答强调“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即可。 (2)根据材料二“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现固,后法就接踵而至”可知颁布新法操之过急;根据材料二“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可知制定新法不够完备;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推行新法用人不当方面作答。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围绕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和实践进行探讨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重视农业、关注民生、改革循序渐进、政策要执行得当方面回答经验教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国际货币运行体系作保证,当前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本位制一样都曾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但它却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由霸权国家(美国)所强制实施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

——陈伟光、钟华明《制度变迁、国际货币改革与中国的选择》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牙买加体系开始运作……特里芬难题和货币危机的风险将从美国转移分散到日本和欧洲……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非货币化,美元信用下降,逼迫人们开始把欧元、日元等作为国际储备和交易货币……在自私自利动机驱使下,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很难遏制其印刷货币的内在冲动,牙买加体系下,这样的国家由一个变成了多个,更容易造成竞争性货币贬值和国际货币危机。

——张洁、温伯馨《关于特里芬难题美元危机的思考》

材料三  一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提升了人民币在各国货币中的份额和话语权,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实力。另一方面,AIIB的建立对IMF形成了制衡关系,为未来各国出现货币危机提供了另外一个援助主体……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洲和欧洲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而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有巨大需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目前有极大的海外投资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海外的投资往往面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外投资不一样的地缘政治风险……多边金融机构是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分散项目融资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地缘政治风险。AIIB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多边金融机构,

——丁宁《从IMF到AIIB》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同之处,并指出该体系对国际货币危机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建立亚投行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谈谈你对“AIIB的建立对IMF形成了制衡关系”的理解。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一场由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运动,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的影响既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等方面,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的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椐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文艺复兴同属早期启蒙文化,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学术的空疏。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批判对象与文艺复兴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明清之际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 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 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 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    B.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