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解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故①②正确;;“居敬穷理”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故③正确;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值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故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组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查看答案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这说明董仲舒强调

A. 圣人要“以德治民”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欲望须符合三纲五常

D. “欲望”应有节度

 

查看答案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 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 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 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 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 通过外在手段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C.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 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