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于是市民阶层开始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材料二近代中国,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得有功名的士绅阶层。但到1905年以后,由于科举废除,旧士绅的地位渐为士绅取代。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极少,但其地位不断上升,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领导阶层除士绅、新知识分子外。还有富商。当时中国有四种商人,一种是普通商人,一种是盐商,一种是行商,一种是买办商人。近代以来受西方工商文化的影响,提倡商战,鼓励商人与外商从事竞争。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提高了。

——摘编自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民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1)特点:人数多且成份复杂;区域分布广,远超前代;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繁荣;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影响等。 (2)新变化:社会领导阶层由旧的绅士逐渐发展为新旧士绅、新知识分子和富商并重。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冲击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引导了社会潮流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准确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人数区域分布、社会影响等角度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政府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成因。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恩利,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社会领导层变化的角度说明新变化;第二小问的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经济结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 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 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 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 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 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 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 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同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    B. 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

C. 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D. 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

 

查看答案

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同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    B. 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

C. 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D. 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

 

查看答案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 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

C. 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    D. 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