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59、1703及1736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

1659、1703及1736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这反映出当时(    )

A.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    B.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

C.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地方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查看答案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查看答案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查看答案

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 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查看答案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