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D 【解析】试题分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经分析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水排不是用于灌溉、制瓷、和耕种的工具,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 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查看答案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查看答案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查看答案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 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 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 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查看答案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