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飞机和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根本模式,即由陆战走向空战和海战,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错误分析是

A. 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B. 苏俄退出战争为同盟国胜利创造了条件

C. 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D. 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查看答案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参谋长毛奇说道:我们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这是因为(   )

A.英法联军打击德军

B.俄军在东线战场击败奥军

C.日本出兵中国并占领青岛

D.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汉代)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只有一个书房最先的尚书也仅有四人,而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可见汉代-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宣。……(磨代与宋代)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机关所承认。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百官也可以经常通过谏诤、反复上“封事”、一层层政务程序等制度化的合理手段,抑制皇帝的独断专行……国家行政权力体系对于皇帝专权的这种抑制,当然必定要引起皇权的反抑制。但是从根本上说,皇权的反抑制不能靠皇帝个人的无法无天、滥施淫威等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因为这不仅效力有限,而且不具备制度上的合法性。

——王毅(中国主权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汉唐诸代不能说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皇帝通过什么方式实行“反抑制”?

(3)依据上述材料,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程度如何?带来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并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