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

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其“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主张只不过成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文库里闪闪发光”。材料中的“他们”

A. 注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主张创办民企挽回权利

C.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 强调兴民权以启迪民智

 

A 【解析】据材料“向两方学习”“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可知,“他们”属于早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早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侧重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其主张未能付诸实施,故答案为A项;洋务派“主张创办民企挽回权利”,早期维新派已“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强调兴民权以启迪民智”的是维新派,故排除B、C、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雍州长史长孙祥奏曰,“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商大贾,竞造碾碾(磨面),止溉一万许顷”。该奏言客观上反映出唐朝

A. 水利工程失修制约农业发展

B.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流民增多

C.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D. 官营手工业立足于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

下表所展示的是关于中国造纸术起源的阐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和……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约432~455年)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张怀瓘《书断》(约727年)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陈櫃《负暄野录》(约1210年)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

史绳祖《学斋占毕》(约1255年)

 

 

A.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B. 纸张在汉代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 纸的出现推动中国文明快速发展

D. 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源远流长

 

查看答案

西汉惠帝时期,朝廷“除挟书(私藏书籍)律”,给“吏民”以方便与自由。文、景帝之际,朝廷设《尔雅》《诗》博士,以董仲舒等为《春秋》博士。当时,朝廷的行为

A. 促使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

B. 助推了儒学的复兴与发展

C. 实现了统治者治国理念的调整

D. 体现了对改造儒学的重视

 

查看答案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秦简(部分见下图),其内容中包括《置吏制律》三条,内称:“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群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这一规定

A. 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 强调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C. 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 突出了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蒋介石生于1887年,逝世于1975年4月5日,活了88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在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勋盛德”,“光华流泽”;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鬼化、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寻找……

廓清迷雾,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揭示其本相,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国共关系,正确认识和书写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有其必要;对于建立两岸的和平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也有其必要。时至今日,距离蒋氏去世已经30多年,距离当年国共大战、生死搏斗的年代也已快到60年,尘埃早已落定,各种恩怨都已化为历史陈迹。人们全面掌握资料,综合蒋氏一生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对其做出比较科学、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已有可能。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