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

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学,围绕汉字出现存废之争。1945年,日本战败后,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该建议的直接动机是

A. 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

B. 意图孤立打压中国

C. 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

D. 控制日本人的思想

 

D 【解析】材料“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表示美国希望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便于西方国家通晓日语,进而控制日本人的思想;D符合题意;AC均与材料无关;日本是否使用汉字与孤立中国与否无关,B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89年8月4日,包括诸多贵族议员在内的法国议会投票,废除旧制度时期大部分封建权益和等级特权,这被认为是欧洲施行千年的中世纪制度走向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法国贵族愿意投票放弃自己特权的主要原因是

A. 希望在政府中取得更多权力

B. 人生而平等的启蒙影响

C. 路易十六无法解决政府危机

D.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查看答案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A. 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B. 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

C. 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

D. 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查看答案

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抗战前创作的戏曲有《黛玉葬花》、《馒头庵》、《晴雯补裘》、《黛玉焚稿》等;抗战时期创作的有桂剧《梁红玉》、《木兰从军》、京剧《桃花扇》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动荡年代人们借戏剧逃避现实

B. 戏剧的教化功能开始发挥作用

C. 戏剧有利于传播国家民族观念

D. 戏剧的大众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查看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 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 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 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