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 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 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 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解析】材料表明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的加强,B符合题意;A“化解了”说法不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说明C说法不正确;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查看答案

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A. 盟旗制度的建立

B. 明成祖迁都北京

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

 

查看答案

(题文)(2018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查看答案

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

A. 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 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C.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 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

 

查看答案

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A. 昭君出塞

B. 文成公主进藏

C. 张骞凿空

D. 班超投笔从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