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名词承载着惨酷的历史意蕴,是法西斯势力所犯下的反人类罪的黑色象征,其中属于“...

下列名词承载着惨酷的历史意蕴,是法西斯势力所犯下的反人类罪的黑色象征,其中属于“日本制造”的有

①“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南京大屠杀”

③“731细菌部队”

④“格尔尼卡大屠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是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①④是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排除ABC,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作战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苏军和美苏盟军的会师

D.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员的意见?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2)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朱棣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结合三则材料,简述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四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明清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