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作战 B. 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作战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苏军和美苏盟军的会师

D.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并赢得了最后胜利。故由设问要求“主要原因是”即可排除均为B项具体体现的AC两项,故选B;D项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客观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是”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员的意见?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2)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朱棣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结合三则材料,简述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四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明清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话表明雅典

A.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B. 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C.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D. 所有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是

A. 国家为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津貼

B.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表决权

C. 除十将军以外,所有平民抽签选任各级官职

D. 陪审法庭受理所有人的投诉并负责审理案件

 

查看答案

“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是

A. 元老院改革    B. 梭伦改革

C. 克里斯提尼改革    D. 伯利克里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