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D.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D 【解析】材料中“亩产5石”、“亩产高达10石”、 “一亩二十斛”等数据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两宋之际,故A项错误;B项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施德惠”,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这一政令的实施

A. 实现了西汉政制的一大变革

B. 扩展了大汉帝国的疆域版图

C. 延续了汉初“无为”的理念

D. 扫除了盐铁官营的政治障碍

 

查看答案

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 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 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

D. 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查看答案

隋朝杨尚希上奏曰:“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A. 扩大郡县面积

B. 整顿冗官

C. 裁减郡县数量

D. 减免赋税

 

查看答案

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

A. 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

C. 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

D. 青铜艺术的平民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