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黄仁宇在《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一文中说:传统的所谓“...

学者黄仁宇在《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一文中说:传统的所谓“选举”,既是庙堂里统制全国的逻辑,也是农村里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有如宪法。现在这种使上下交流的方式既被放弃,君主制度既被否定。作者评述的是

A. 察举制度彻底崩溃的后果

B. 明清之际对理学批判的结果

C. 科举制度被迫废除的影响

D.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巨大作用

 

C 【解析】材料中“选举”指科举制,由材料“现在这种使上下交流的方式既被放弃,君主制度既被否定”,可见作者评述的是科举制度被迫废除的影响,故排除ABD,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千文一贯”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而近年海昏侯墓出土的钱库则将这一历史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汉。这说明

A. 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 史实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 考古实物的发掘有助于佐证史实

D.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 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想

B. 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C. 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D. 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查看答案

周代爵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畿外和畿内诸侯而言的“公、候、伯、子、男”是对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内部官员而言的“公、卿、大夫、士”。战国时期,各国去爵号而称王,并在原有爵称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爵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秩序的血缘化

B. 中央集权遭受地方冲击

C. 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D. 投爵方式方法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材料: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遣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删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导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夸。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鲁班文化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文坛以“战后派”作家为代表,诞生了一批反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大多在二战末期应征入伍,部分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目睹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以亲身之经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冷酷地描写血腥的战场、细腻地刻画人们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日本人或日本士兵,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及其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几乎都没有涉及。同时,这些作品大多孤立地描写战争或战场上的某个片断;对战争的看法是基于“要活下去”的本能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战文学逐渐式微,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文坛已经很难看到涉及二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的相关作品都是“原爆(原子弹爆炸)文学》”,强调“日本是受害者”。右翼分子开始为战犯鸣冤叫屈、一些颂战文学作品出笼甚至大行其道。21世纪初,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获得当年最高栗房;以二战时“神风敢死队”为题材的小说在图书界畅销。

——摘编自郭洁敏《从日本反战文学看“集体无意识”》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日本反战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颂战文学作品出笼且大行其道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