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

A. 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耕织”“做兵”指小农经济,而“无耕”“无救”“无成”等可知是在说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容易破产;ACD材料没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查看答案

据宋代《商州福寿寺天王殿碑》记载,该寺“树珍果,植名花,佛事之庄严,释门之仪范靡不备矣。然后垦山田,造水硙(磨),嘉蔬有圃,柔桑垂荫,兹所以备绀宇(佛寺之别称)之缮完,给缁徒(僧侣)之供养”。据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寺种植有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

B. 该寺属于自给自足的寺院经济

C. 此时工商食官体制开始受到冲击

D. 宋朝寺院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查看答案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白渠

D. 六辅渠

 

查看答案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A. 南稻北粟    B. 因地制宜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