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中国近代 1876年,中国土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中国近代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由英国人修筑的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以“妨碍我风水”为由,仅一年就把它拆除。

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运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

建国30年

1949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铁路事业进入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时期。

1979年。铁道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底,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发展新时期

从1997-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六次大提速。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出行进一步便利。

2005年,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4年,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推动铁路技术创新发展。

2016年底,高速铁路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论题,阐述。“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论题: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阐述: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5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主要干线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六次大提速,高铁与动车世界领先。 参考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参考论题:铁路交通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 【解析】本题据材料“中国近代、建国30年、发展新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再从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1953年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查看答案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初始协议,中国“有机会”在15年后的2016年12月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当前明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加强“协调”。这说明当前

A. 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矛盾冲突

B. 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 中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程度较低

D. 美不能再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

 

查看答案

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 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 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 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英国有202个城镇选区,按惯例每个选区都可以选出两名下院议员。一些“衰败选区”平均一两个选民就可以选出一名议员。相比之下,像伦敦、米德尔塞克斯这些巨大的选区会有成千上万选民,它们也选出两名议员。选区的这种分布表明

A. 贵族在政权中失去优势地位

B. 民主选举制很容易受到控制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形同虚设

D. 议会选举改革充满矛盾斗争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播葡萄架的,本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这反映出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

A. 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私法发达

B. 注重调节公民之间债务纠纷

C. 严格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