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 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C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条件,第一是民族危亡,第二是要有希望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应当是抗日战。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国共合作给我们的,救国点燃了新的希望,中国最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故C项符合条件。洋务运动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没有燃起新的希望,五四运动不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故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副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脚下踩的字是“庆祝上元”,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A. 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 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 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 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B.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D.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查看答案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项目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C.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

D. 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

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 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的领先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的风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