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在政治上...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经济上由于战争的破坏也亟须重建和复兴。欧洲今后向何处去,这是欧洲各国政治家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德法两国政治家在二战后致力于修复两国关系。

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就任第一任总理。1949年11月,阿登纳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演说,他说:“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在巴黎签字,“为法德之间恢复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1957年3月,西欧六国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联营条约,即《罗马条约》,“(为西德)开辟了通向与法国真正合作的道路”。1963年1月,阿登纳访问巴黎,他同戴高乐一起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德法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从此,人们所说的“巴黎——波恩轴心”开始形成。

——摘编于吴有法梁瑞平《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波恩轴心”形成的意义。

 

(1)原因:战后欧洲重新恢复经济的需要;美苏冷战加剧,欧洲安全的需要;欧洲联合的思想;法德两国人民和政治家的努力。 (2)说明:法德和解有利于欧洲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欧洲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经济上由于战争的破坏也亟须重建和复兴。欧洲今后向何处去,这是欧洲各国政治家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恢复经济的需要、美苏冷战加剧、欧洲联合的思想、法德两国人民和政治家的努力等方面分析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1963年1月,阿登纳访问巴黎,他同戴高乐一起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德法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巴黎——波恩轴心开始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欧洲和平与稳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冲击美苏两级格局等方面说明“巴黎——波恩轴心”形成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塔列朗(1754-1838)是法国近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督政府时期(1795年11月-1799年10)以较新的外交理念促成法国外交部的改革。

专制时代法国外交部的使命就是为实现法国的天然疆界的扩张主义使命服务。塔列朗当上外交部长以后,强调驻外领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海外投资者的利益和收集商务情报。塔列朗恢复了领事局,将驻外领事改为“商务交涉代表”。塔列朗对外交部进行机构和人员上的改组,裁撤冗员,精简机构。他亲自主持外交官的选拔和考核,对人员的遴选精益求精。塔列朗认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应具备机敏的头脑,洞悉人们想法的能力,言谈话语要开放、温和、有礼。塔列朗还开办了附设于领事局的培训学校和青年翻译学校,开设了外交知识和技巧相关的课程。这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外交官职业培训的先河。这批外交官中的优秀份子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为塔列朗取得非凡的成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塔列朗对法国外交部的改革,不仅促成一个国家机关的现代化,这一功绩还使得所谓“法式外交”得以完善和成熟。法国是近代西方外交的领航者,“法式外交”是世界公认的处理近代文明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最佳方式。

——摘编于辛益《塔列朗与法兰西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法国外交部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部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制造业生产的百分比分布(%)

 

 

国家

1870年

1913年

1937年

美国

233

358

322

德国

132

157

107

英国

318

140

92

法国

103

64

45

俄国

37

55

185

意大利

24

27

27

加拿大

10

23

20

比利时

29

21

13

瑞典

04

10

13

日本

110

12

35

印度

 

11

14

其他国家

 

122

127

 

 

——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24页)

从表格中提取两组能够反映世界经济领域变动的数据,并分别对其加以解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是晚明浪漫思潮中的先驱者。他批判理学箝制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并以辛辣的笔法揭露“假道学”。李赞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这是带有民主启蒙性质的萌芽思想。

——摘编自张品端《从朱熹、李贽到严复——兼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从表面上看,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以致于教皇利奥十世宣布路德为“异端”。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他摒弃天主教繁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认为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和有益的事都是善功”;“所有基督徒,在他们之间除了职务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差别……我们有同一个洗礼,同一个福音,同一个信仰。”路德建立新的信条,对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得到反封建的各个阶层的拥护。

——摘编自胡玉娟《拯救信仰——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贽和路德二者的思想相同之处与实质区

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和路德思想的不同影响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迷信政治和军事的斗争。而克林顿上台后,提出了“振兴美国经济”的口号,利用经济力量,来推行其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克林顿政府的做法

A. 提升了经济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

B. 放弃了美国一贯的对外遏制战略

C.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 形成了美国主导的单级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占全部零售贸易的比重

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扩张

C. 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市场萧条

D. 苏联经济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