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新发明

A.电报       B.电车       C.发报机      D.电磁感应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电)由大西洋发……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说明应是电报,材料描述了电报的快捷通讯功能,因此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查看答案

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 明末

B. 晚清

C. 民国时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查看答案

交通工具近代化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 马车

B. 轿子

C. 火车

D. 帆船

 

查看答案

中国丝织业最先走入近代化的是缫丝业。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一清咸丰四年(1854年),陈启沅因生计远涉安南(越南),在堤岸经营丝绸庄,兼及他业后成巨富。其间因拓展商务,迹遍南洋各埠,得见西法机械缫丝情况,遂萌发办厂念头。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因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严重破坏,生丝产量锐减。同时,西欧主要生丝产地被一种慢性蚕病所折磨,生丝的生产几乎瘫痪。欧美丝织业者提出愿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用机器生产的“厂丝”。这种局面更激起陈启沅回国办厂、振兴民族丝业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陈启沅在家乡创办机器缫丝,使县内缫丝业实现机器生产,“一船丝运出,一船白银归”,极大地刺激了蚕桑业和缫丝、丝织业的发展。至1920年,全县年产鲜茧万多吨,1922年,全县生丝产量约占全省二成,1924年,仅西樵、民乐两地的丝织机,便约占全省四分之三,年产纱绸100多万匹。

材料四继昌隆投产一年获利丰厚,女工们手中有了积蓄,有人萌发了自由恋爱的想法,也有人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陈启沅带头废除不良习俗——“鸡米酒”俗,乡里相继仿效,一改此常令贫穷人家深感头痛的陋习。

材料五1881年,南海蚕茧歉收,丝织业因缺土丝而停产,丝织工人在丝织行会的调唆下,将不幸归罪于机器缫丝厂,于是捣毁机器缫丝厂。面对骚乱,南海县知县颁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并且派兵查封全部机械缫丝厂。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五,分析继昌隆缫丝厂衰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