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B 【解析】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材料没有说明人口迁移,A错误;C属于现象,不是本质。D中留学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查看答案

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 明末

B. 晚清

C. 民国时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查看答案

交通工具近代化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 马车

B. 轿子

C. 火车

D. 帆船

 

查看答案

中国丝织业最先走入近代化的是缫丝业。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一清咸丰四年(1854年),陈启沅因生计远涉安南(越南),在堤岸经营丝绸庄,兼及他业后成巨富。其间因拓展商务,迹遍南洋各埠,得见西法机械缫丝情况,遂萌发办厂念头。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因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严重破坏,生丝产量锐减。同时,西欧主要生丝产地被一种慢性蚕病所折磨,生丝的生产几乎瘫痪。欧美丝织业者提出愿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用机器生产的“厂丝”。这种局面更激起陈启沅回国办厂、振兴民族丝业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陈启沅在家乡创办机器缫丝,使县内缫丝业实现机器生产,“一船丝运出,一船白银归”,极大地刺激了蚕桑业和缫丝、丝织业的发展。至1920年,全县年产鲜茧万多吨,1922年,全县生丝产量约占全省二成,1924年,仅西樵、民乐两地的丝织机,便约占全省四分之三,年产纱绸100多万匹。

材料四继昌隆投产一年获利丰厚,女工们手中有了积蓄,有人萌发了自由恋爱的想法,也有人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陈启沅带头废除不良习俗——“鸡米酒”俗,乡里相继仿效,一改此常令贫穷人家深感头痛的陋习。

材料五1881年,南海蚕茧歉收,丝织业因缺土丝而停产,丝织工人在丝织行会的调唆下,将不幸归罪于机器缫丝厂,于是捣毁机器缫丝厂。面对骚乱,南海县知县颁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并且派兵查封全部机械缫丝厂。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五,分析继昌隆缫丝厂衰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