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

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 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3) 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 (2)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 (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1)变化:需要结合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到“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可以得出结论为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转变。原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思考即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明朝中后期,经济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思想文化上,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等等。 (2)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二可知,民国时期人们的婚恋观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等等。 (3)最主要的原因:结合材料三中“第二阶段: 1978~20 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可以得出原因应该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的原因:可以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切入, 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说明,1992 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影响国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请回答: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衷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26年,在分别与原配离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宣讲了证婚词(如下图),该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B.中西合壁、土洋并存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查看答案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