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6年,在分别与原配离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宣讲了证...

1926年,在分别与原配离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宣讲了证婚词(如下图),该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B.中西合壁、土洋并存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A 【解析】 试题分析: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在与原配离婚后再婚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要从一而终的妇道相违背。这正说明传统文明受到冲击。本题选A,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崇洋之风盛行

B. 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C. 淡化了传统等级

D. 交际活动增加

 

查看答案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B.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    D. 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

 

查看答案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你认为从该诗中能反映出近代服饰的西化;洋货充斥中国市场;国人崇洋现象普遍;传统服饰已完全被抛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