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B.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    D. 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去满洲之形状”指社会生活的物质风俗变革,如剪辫易服等,整个材料体现了风俗变革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说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C排除。维新变法不主张反清,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你认为从该诗中能反映出近代服饰的西化;洋货充斥中国市场;国人崇洋现象普遍;传统服饰已完全被抛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倡导婚姻自由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反清革命

 

查看答案

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

(     )      

A.粮票——股票              B.听戏——看电影

C.大人——先生               D.自行车——汽车

 

查看答案

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