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 抵制了外资经济的入侵
C. 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D. 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
指数 | 100 | 103.5 | 105 | 107.6 |
A.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因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C. 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
D. 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一方针
A. 有利于经济危机的缓和
B. 导致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品种 | 生产量(千吨) | 百分比(%) | ||
关内 | 东北 | 关内 | 东北 | |
煤 | 25935 | 25398 | 55.5 | 49.5 |
生铁 | 239 | 1702 | 12.3 | 87.7 |
钢材 | 39 | 519 | 7 | 93 |
水泥 | 774 | 1503 | 34 | 66 |
A. 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1927—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国民教育发展纲要》,大幅度提高大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该纲要实施的物质基础是
A. 国内政治稳定
B. 民族工业显著发展
C. 国共两党密切合作
D.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 发展状况 | 时代环境 |
甲同学 | 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
乙同学 | 1915年创办申新纱厂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丙同学 | 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 | 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
丁同学 | 1936年面粉厂增加到12家 |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