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某同学用“千呼万唤...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一战”期间

D. 国民党统治后期

 

C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870年至1895年缓慢发展;1895年清政府为偿还赔款,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912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短暂春天;1927年南京临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历史新高;1937年抗日战争和1945年解放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破坏,陷入绝境;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复存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应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期。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A. “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 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 “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 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查看答案

材料一……(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材料四1872年,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州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1)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4)继昌隆缫丝厂和材料三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相比,有什么不同?继昌隆缫丝厂这类企业的出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你在一座城市中同时看到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传统的手工工场四类企业。你认为这座城市有可能是。

A. 西安

B. 重庆

C. 天津

D. 昆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