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世纪末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故D正确;A不是清政府主要目的;B中支持说法错误;C中救亡图存不是主要目的。 阶段   原因   表现   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短暂春天(1912-1919年)   (1)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2)厂矿企业增多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萧条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1)美国商品的冲击(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导致通货膨胀,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材料四1872年,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州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1)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4)继昌隆缫丝厂和材料三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相比,有什么不同?继昌隆缫丝厂这类企业的出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你在一座城市中同时看到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传统的手工工场四类企业。你认为这座城市有可能是。

A. 西安

B. 重庆

C. 天津

D. 昆明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最初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沿海首先接触西方

C.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