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在苏联的远东和中亚地区、我国的东北和新疆“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并不订第三国的资本或其他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胡关、会杜与团体的话动。”该《补充协定》

A. 有利于我国开展独立自主外交

B. 有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C. 影响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D.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补充协定》规定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影响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故选C;依据题意排除A,B;题意与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一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 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 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 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查看答案

根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安徽芜湖被增开为通商口岸.1877年芜湖正式开关,下面是芜湖开关后历年贸易额的折线统计图。材料信息反映这一时期的芜湖

A.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缓慢

B.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C. 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

D. 日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问,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用银交纳,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明朝

A. 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 突破了朝贡贸易体系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查看答案

“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

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