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D 【解析】从材料中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等信息来看,这是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历史背景来看,汉武帝要求建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董仲舒的观点正好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D. 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被称为“美国之父”,他在领导美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 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1)材料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 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鮮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 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当时世界格局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你同意哪一说法,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姓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1) 结合材料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所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又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阐明了促进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纵观人类文明的进程,各大文明都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选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发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写出具体论题,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结论合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