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鮮战争最深刻的起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鮮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 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当时世界格局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你同意哪一说法,理由是什么?

 

(1) 原因: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 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 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已达到;美国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 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 战后双方的分界线与战前一样,都是三八线;战后南北双方的政权依旧存在;双方付出了巨大的损失。 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 中朝一方损失远大于美韩一方;增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一信息“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朝鲜战争。因此,关于“原因”,把握住“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即可。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本问属于观点评论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肯定三种观点之一即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姓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1) 结合材料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所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又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阐明了促进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纵观人类文明的进程,各大文明都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选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发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写出具体论题,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结论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关于当今世界金融领域的漫画,其反应的主题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B. 美元丧失了优势地位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呼吁建立多元化的世界货币体系

 

查看答案

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