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 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毛泽东1911年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时,还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还没有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A不对。当然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来说,离开韶山也没有“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这样的深层次目的,C不对。他离开韶山之后在新式学堂才接触近代科学知识,D不对。所以此题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 时刻,每一个 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 方6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 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 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 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股股新的力量”如何“振荡 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了哪些“伤痕遗产”。你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消除“冷 战”的“伤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 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 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 设立总理街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 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 的第一步。郭嵩焘在屈辱中就任驻英国大使,揭开了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序幕。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 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 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 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 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 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 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B. 和平已成为世界主流    C. 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D. 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钱其琛说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正是它勇敢地站出来,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超级大 国的军备竞赛,并坚定不移地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它”是指

A. 欧共体    B. 不结盟运动

C. 亚太经 合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